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4/7/9 10:02:13 作者:管理员
商业地产服务和投资公司世邦魏理仕昨日发布的《上海物业发展趋势》显示,未来3年,上海市零售物业市场供应将出现井喷,预计新增商业面积超过330万平方米。其中,非核心商圈的供应量约为核心商圈的4倍多。报告指出,上海已全面进入“购物中心”时代,90%的未来供应将是购物中心,百货业态只占2%,目前国内百货行业整体经营形势不容乐观。
随着城市人口逐步向城市边缘迁徙,外加市中心核心地段土地稀缺,上海的商圈分布逐步向城市外围扩展。除了传统的五大市级核心商圈和已形成的城市副中心的次级商圈,近年来上海出现不少新兴的社区型商圈,例如:真如板块、新江湾城板块、七宝板块等。新虹桥商务区依托大虹桥交通枢纽的交通和政策优势,未来也将形成颇具竞争力的零售物业市场规模。
发展趋势报告指出,从未来供应量来看,绝大部分的商业供应量主要集中在新兴商圈,2014年至2016年,核心商圈的供应量合计约63.5万平方米,而非核心商圈的供应量约为272万平方米,是核心商圈的4.3倍。部分市中心的商业项目以重新定位调整的策略来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
从历史供应数据来看,2000-2013年,上海市的年平均零售物业供应量为32.6万平方米;而2014-2016年,年均零售物业供应量将为112.3万平方米,是此前年份的3.4倍,市场供应出现井喷。虽然,市场供应的突然放量将会导致一些项目的延迟开业,但零售物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是不争的事实,如此巨大的供应量投放市场后,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消化。
同时,项目单体体量的增大也进一步推升了市场整体的供应量。据统计,开发中的44个商业项目中,仅有20.5%的项目,单体体量小于5万平方米。单体体量大于15万平方米的项目个数占总量的11.4%。市中心核心地段单体体量超过10万平方米的项目仅有徐家汇中心和协和城项目,大部分项目都不以体量取胜。而单体项目超过15万平方米的,均分布在非核心地段。
报告指出,上海已全面进入“购物中心”时代。目前来说,上海新商业项目的开发绝大多数是采用购物中心的形式,占总供应量的90%,而百货形态的项目仅占2%,其余8%为配套商业。
世邦魏理仕昨日同时发布《演变中的中国零售业格局》系列报告之二:百货商店的发展趋势。自2012年2月伊始,百货业销售增速持续落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说明百货在整个商品零售终端体系中的重要性正在弱化。百货企业的财务数据汇总统计的结果显示,百货行业营业利润率也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2013年,主要上市百货企业营业利润率继续下滑,录得均值12.4%,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自2010年以来连续第三年下降。可以说,目前国内百货行业整体经营形势不容乐观。
“百货公司想要走出当前困境,当务之急是增强和重塑百货的核心竞争力。”世邦魏理仕研究部中国区主管、执行董事陈仲伟建议说,“百货公司可以从门店网络拓展、商业模式优化和新技术应用这三方面入手。”
据悉,目前不少百货项目也开始了其“购物中心化”的调整,沪上有些百货业者,正在研究将餐饮业态、儿童业态和更多体验的元素注入百货中,以提升百货在市场的竞争力。
[返回上级]